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淮师听课记】第四季 《游艺》5-8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8年08月17日 11:25   点击数:

5 汪弘扬老师的课:帅气的老师玩转帅气的课堂

授课教师:传媒学院汪弘扬

所授课程:电视解说词

听课学生:颜嘉琪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自古以来,师之美,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而在传媒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诠释了什么是师之帅——一份PPT,两方互动,形式多样,玩转课堂。

作为传媒的一名学生,汪弘扬老师的名字是常常被挂在学姐学长们的嘴边的,“谁的课都可以不好好听,但是汪弘扬老师的课我得认真上”“他上课可有意思了!”带着学姐们的强烈推荐,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走进了汪老师的课堂。

还没走到班级门口,一阵音乐已经先传到了耳朵中,“莫非还是一位自带bgm出场的老师?”怀着小小的疑问,我走进了教室,讲台上,一位穿着白色短袖的老师正在翻阅资料,年轻、帅气、阳光,第一眼,这位老师就被我贴上了这三张标签,,再看看座位上的同学们,轻松、朝气、专心,一改大部分同学上午第一节课的萎靡状态,这样的上课氛围让我更加期待这节解说词将会是如何的好玩。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节课后,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对于解说词这门课程来说,这是一门更加注重实践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带领同学们切实去学习这门课程,并能够让课程不枯燥,这十分考验一个老师的上课技巧,汪老师正是十分了解这一点,所以在在课堂中他拉快了教学速度,加快对案例的分析,但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这种快节奏中也能抓住重点,吸收消化大部分知识,他更加注重对自己的、他所知道并且认可的别人的经验的分享。课堂上他经常强调“作品是人拍给人看的,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文学内涵的。”因此,他对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也十分看重,在上课的时候他会连接语文课,使解说词与语文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使课堂更加有内涵。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一段解说词真正想表达的电视内容,他大胆的运用“倒推”的方法,即让同学们根据解说词来讲解拍摄方法。同学们通过这样一种方法的长期训练,学好了解说词的同时也锻炼了摄影思维,一举两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如果仅仅是这些还并不能构成帅气的课堂,汪老师上课从来都不会是一直一个语音语调,你会听到各种语气词“哇!”“呀!”“对吧!”,并且时不时蹦出的几句各地方言让同学们耳中一亮,这种俏皮活泼的语言,无疑是课堂中很好的调味剂。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好笑的段子让他的课堂如虎添翼,与同学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轻松。

除了有帅气的课堂,汪老师同样有帅气的生活。“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个明明能靠颜值吃饭的人却靠着自己的才华不断努力向上。在生活中,汪老师燥的起来,静的下去,打球,摄影,读书都可以诠释他生活的态度。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汪老师用他富有青春气息的教学方式,在他帅气的课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 王江涛老师的课:师者道心,游艺且行

授课教师:计科学院 王江涛

所授课程:C++程序设计

听课学生:文学院1701班 凌童瑶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一缕春风,无色、无味、五香,却能化雨启迪人心,我想,这就是王江涛老师的课堂。

1997年高考的他,未能如愿选到自己喜爱的数学专业,而是被调剂到了在那个年代人看来“看不见,摸不着”的计算机专业,这也许是造化弄人,又或者是命运的苦心安排,让一个青年人从此走上一条和代码,和数据朝夕相伴的人生路途。他也曾苦闷过,为难过,在数据堆和公式里挣扎过,因此对于自己的学生,也就多了一份包容与体谅,更多了一份把学生拉出困境的责任。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做王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互之间关联紧密,多是枯燥乏味,又极需要勤学苦练,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是不易,但王老师的课上,学生都认真的听讲,这与他高超的教学艺术密不可分。

王老师上课善于打比方,讲函数模板先从泥巴说起。他说,泥巴可以做成各种样子的,需要模具,这个模具在我们这里就叫模板,用来定义函数就叫函数模板。这样化抽象为具象的生动描述一下子就使学生明白。他的眼神有力,目光炯炯注视着你,带着一丝探究,让你也不得不逼问自己去寻找一个标准答案。王老师上课是灵活的,想到什么说什么,讲完一道题可以立马再说一道相关联的。他的课也是有层次的,由简到难,层层深入,跟着他走往往不知不觉就已经完成了一道所谓的“难题”,就像解完后他自己自信又幽默地调侃“就这么简单。”他时常关注着学生的动态,常常提问看学生是否跟得上节奏,确信大家都听懂了再继续往下讲,否则他会不惜花时间再重讲一遍。他是这样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王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时会把他们的成绩单要过来,把他们分成成绩均衡的学习小组,再把项目分配下去,放手让学生去练去讲,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又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以后工作创造了优势。其中有一位女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却内向腼腆,羞于表达。王老师十分担忧,积极鼓励她克服恐惧上台发言。通过引导女生,让她用录视频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表达和胆量,使女生能够上台进行完整的表述。之后王老师又让她继续辅导下一组同学,分享自己的错误和经验,相互学习。这样师生互动、同学协作的上课方式,无疑是在我们十多年中规中矩的学校课堂中很少见的。

为学之道重在于师,王老师勇敢地承担起一份为师的责任,真正从学生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将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不问功名,不求回报,他调侃自己缺少一种诗意的情怀,但他不缺少的是对生活的认真和热爱。

教学,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态度。

7 张宏伟老师的课:由浅入深走进社会学

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宏伟

所授课程:社会学原理

听课学生:法政学院1704王楚晗

天气愈渐炎热了,毒辣的太阳下,我匆匆赶到了社会学原理的课堂,由于不是马院学生的缘故,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些陌生和好奇,社会学原理五字听来就稍显枯燥,伴随着我上学期刚学习的管理学原理慢慢浮现在脑海里,我走进了教室。

初见张老师,只见他穿着简介朴素清爽,站在讲台前,打开了PPT,等待着陆续进来的学生们。

因为天气热的缘故,教室里稍显闷热,电风扇嗡嗡的转着,张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今天的上课内容。

今天讲的是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由中方到西方,从历史讲到当今时代的借鉴之处,并详细的谈了各个分析法的重点内容。

张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班级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开拓创新。同时,他授课时也会很幽默的引导和激发非常到位,在讲到不同的分析法的环节中,让大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述,这让大家都开始活跃起来,充分质疑,真正是在思考,是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短短一节课下来,我竟意犹未尽,还想再来听一堂张老师的课。

虽然这只是一堂基础的概念原理课,我却能感受到张老师的艺术才能,夸美纽斯有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学生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节课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去讲课的话,那我想必早就觉得枯燥乏味了。没有很强的意志力,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很难做到讲课程内容吸收。但张老师的语言讲究艺术性,他能将那些抽象的且深奥的课文内容化为通俗易懂的、比较实际的话语,创设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能教授学生知识。一个好的教师的语言要达到艺术性,需要随机应变,面对不同情景时运用不同的语言去传授,这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也是很难做到的,而张老师根据他多年的

教学经验,给我带来了这样一堂课的享受。

现在回顾起来,这堂课学到的理论知识反而是次要的,我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之乐是更为重要的。因此,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给学生以成就感,在享受成就的同时学习到文化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这,正所谓游于艺。

8 周爱国老师的课:艺心一意,艺往前行

授课教师:教育科学学院 周爱国老

所授课程:手工制作

听课学生:教育科学学院1610班谈沅林

一抟一搓,看似随意堆砌的泥块渐渐有了大体的轮廓;一贴一划,形神兼备的人物从她的手里制作出来。好似沉闷的午后被跌入湖水的石子扑通声打破,我屏住呼吸,紧盯着周老师手中的动作,原本浮躁的心绪愈发平静下来。

讲艺:心传身授,惠心巧手教泥塑

刚踏入周爱国老师上课的教室,入眼的便是投影屏桌前那一个个色彩鲜艳、活泼可爱的泥塑。我坐到位置上,转头看去,只见教室一侧的橱柜里,有序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各色手工作品。看其物知其人,光是看教室环境的布置,就已然感受到老师对于手工制作的几分喜爱。

“今天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泥塑,在学习具体的泥塑技法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泥塑的理论知识。”简洁明了的开场语,一如周老师认真负责的性格。她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告诉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和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泥塑的理论知识本该是枯燥的。但在周老师讲解下,却注入了属于她自己的魅力。“什么地方的泥塑最有名?无锡泥塑是非常有名的,根据考古研究……”她站在讲台上,语气温和有力,语调抑扬顿挫,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语言腔调,没有一丝敷衍了事的态度精神,给予我们身心双重享受。

“首先,我们先把泥板放到桌上,抻一抻,让它掼成你想要的形状和厚度。”周老师话音刚落,我的耳边就传来接连不断的“砰砰”声。原来是有同学按耐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已经开始尝试了。一块块泥板在被我们掼到桌上,重复数次,直到泥板的厚度适合制作浮雕为止。周老师一边说着制作要点,一边穿梭在各个桌子间,俯下身子耐心地指点着,“你的泥板厚度太薄了,不适合后面的制作。”“你这个泥板可以再窄一点,现在这样有点宽了。”

有时遇到雕刻中有难度的地方,周老师便会自己亲自动手示范,和同学们解决问题。一块泥板,一把压刀,制作工具是如此的简单。周老师只是用这些工具,寥寥几刀,一个个小人小动物便被细致地塑造出来,眉目神情之间无不流淌着童真童趣。

游艺:发掘自我 孜孜治学育桃李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问起为什么选择手工制作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周老师说的第一个词便是“兴趣”。本科时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她,出于对手工的兴趣,决定把手工制作作为自己的授课方向。她将兴趣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用最纯粹最原始的方式表达。

旅游,是周老师最大的兴趣爱好,每逢寒暑假,总要出去游玩一番。每到一处,她游览美景、感悟各地风俗文化的同时,以自己敏锐的艺术审美能力探究当地风情特色,博采众长,用不同形式的手工作品来诠释多彩多元的文化。江南水乡的细腻温婉被剪刻在一方红宣纸上,陕北平原的粗犷豪放被揉捏于黄褐色泥板中,山西高原的山川形胜被折叠在千变万化的折纸里……在“手工制作”的教学里,她不断丰富着文化的表现形式;以自己独特的经历为视角解读手工作品,阐述作为手工制作者应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每每惊艳于手工作品技艺的精湛娴熟时,更让学生惊叹的则是那份热切真诚的人文情怀。

也是怀着这样的热情与情怀,周老师坦然面对实践技能如何迁移运用到现实校园这一桩难题。利用课余时间补充知识,对周老师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她沉得下心来,从网络平台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因此能在幼儿园环境创设领域有所收获;她容纳得广泛,在图书资料里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打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三尺讲台上,她的手工作品摆进了学生的喧嚣焦虑中;三尺讲台下,许许多多的学生顺沿着她的作品,静心做起了自己的事。

信手拈来处,满是艺术与人生的完美融合。行于世,老师所传授的不过是技艺,她依傍于身的却是坚守的道艺,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识艺、行艺、游艺,如流水般的过程演绎出周老师的艺术情怀。而正是那种潜藏在手工作品背后的东西,吸引着我们静默观察,将我们与这份艺术情怀紧紧联系,永远纯粹向上,永远秉持初心。

(作者:颜嘉琪 凌童瑶 王楚晗 谈沅林 审核:张同刚)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董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