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老师的课:谦谦君子德
授课教师:传媒学院 陈文华
所授课程:摄像基础
听课学生:传媒学院1602 丰苗
踏入课堂时还没有老师,教室里稀松地坐着些许学生。静谧的教室,帘子笔直地挂着,更显得整个空间异常的寂静。窗外,微风时不时地吹起席席窗帘,(帘子笔直与吹起床帘有冲突)阳光便也时不常悄悄探入,似是要打破这沉寂的氛围,却因终是没迎来故事的主人公而作罢。格外吸引我目光的是讲台上的一个“老干部”搪瓷水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老式干部带盖子茶杯,大概只有在电视里才可能看到的极富年代气息和军人气质的茶杯。
伴随着上课铃的逼近,茶杯的主人公也悄然登场了。茶杯的主人公身着浅蓝色衬衫,面目严肃,整个人规规整整,一丝不苟的样子。宽松的牛仔裤配上裤腰带上的一条链子仿佛是低调地给这位 “老干部”注入了一丝不羁的气息。极其寻常的板寸头和黑框眼镜却又极富少年气息,与先前的“老干部”形象格格不入。故事的主人公似乎是个“矛盾”的人物,严谨老成却又不失少年气,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老师,说他二十多也行,说是三十来岁也不为过。“少年老成”还是“中年童颜”着实令人不解,引人兴致。
“摄像基础”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目,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很难把握的。我想,陈文华老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极致化地利用课堂时间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陈老师会提前录制好当天课程的学术化讲课视频,借助如今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同学们提前自学,课堂上则是更多地讲解实践方面的问题并组织同学们实地拍摄。在后来的采访中我才知道,这种模式是陈老师近期对“摄像基础”这门常年按部就班的课堂模式多次反思后的新尝试。陈老师一直在观察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断找自身教学的问题,希望能有所改进。讲课时,陈老师习惯站在离同学们很近的地方,略微倚靠在桌子旁,不时唤同学交流问题。陈老师似是习惯讲些冷笑话,像是用平稳地语调“我再次拿出这个三角架和你们说,这说明我下面讲的真的很重要。”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只是嘴角牵起微微一抹笑,似是逗乐学生们后的满足,极快地便又板正了脸继续他的讲课。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冷笑话”也不并非陈老师本意,却更让人觉得这所谓“高冷”的大男生外表下的笨拙的真挚。
后来我还饶有兴致地问了陈老师关于茶杯的故事,他听后便朗声大笑起来,让人瞬间感觉没了他身上固有的“高冷”,“那是有一次,我带我们学生出去写生的时候买的。”
在与陈老师的采访中,陈老师不大习惯提及自己,谈话间三句不离学生,不难看出这是位随时把学生记挂在心头的老师,同时是个不习惯倾诉“过往艰辛穷穷人生路”的男儿,他的一路并不坦荡顺遂,如今却也只化作言语间的一抹微笑。也许是受制于初见时严肃的外表,不善管理的面部表情,让人觉得陈老师略显高冷,但这样的反差反而更显可爱,真实的陈老师腼腆又不失爽朗,很是乐于与学生交流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陈老师这样一位“理工男”形象竟对自己人生的职业规划本就是一名老师,毕业于师范大学后因一份熟悉的招聘信息机缘巧合地回家乡附近做了名教师。“和年轻人在一起对自己的成长和心态都是有帮助的。”陈老师坦言老师这个职业不是什么显赫地位却是他所喜欢的,交谈间明显感觉到陈老师不会用什么华丽辞藻,却异常真挚,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陈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憧憬、热忱和重视。陈老师提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认老师的角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以德树人”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陈文华老师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守己德行其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家庭各方面做好老师、同事、父亲……之间的角色转换。”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和同学交往和教学过程中,去做一些正面的引导,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引导我们同学去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作者:丰苗 审核:张同刚)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