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淮师专访27|费虹寰:励志报国当培养优良品德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12:35   点击数:

图为费虹寰接受淮通社记者专访。记者柏华

费虹寰,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一处处长。

淮通社记者 徐琳琳 任婷

记 者:您好,请问您能谈一谈这次参加“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的感受吗?

费虹寰:这次是我们每年一度例行的年会,同时“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学术研讨会是我们近三年来第二个研讨会,我们一共有三个主题:前年是“周恩来与中国道路”,明年是“周恩来与中国精神”,这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来设置的主题,是我们推进周恩来思想及其生平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全国各地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学术研究的收获和工作方面的经验。因此,对我们来说这次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当然也很高兴,一方面跟大家交流学术上的研究;另一方面,老朋友可以见面,一同到总理家乡来看一看。

记 者:通过您对周恩来思想和身平的多年研究,您认为他身上哪一种品质是最值得我们去传承的,对当下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费虹寰:周总理身上的优秀品质很多,最主要的是他清正廉洁、鞠躬尽瘁以及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同时,他忠诚正直等一系列优秀品德以及他能够娴熟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国事方面,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领导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周总理的这些品质在当下,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这个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很多领导干部都需要学习周恩来,无论思想品德还是工作作风,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向他学习。

记 者:您是怎样走上致力于研究周恩来的道路?您最近重点在研究他哪一方面?

费虹寰:当然是有各种机缘了。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周恩来总理逝世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在那个年代里,他在老百姓和普通民众心中一直是个偶像和标杆,这是我印象深刻的。在我成长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自然而然便走到这个道路上来。总的来说,是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到如今逐步达到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长期且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现在重点在做有关他的文化方面的研究。从他的早期思想到后来的逐步成熟,围绕他成长轨迹的变迁,我们会做一系列的探究。不仅如此,我们结合日常工作的主要课题会展开更多研究,同时也会编辑他的一些著作。

记 者:您认为如果青年大学生想要研究周恩来思想及生平、学习周恩来精神,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

费虹寰:年轻人想要研究、学习周恩来精神,是我很赞赏的一件事。首先,我认为他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成长历程来学习,而不是着重的去发展某一方面,研究周恩来某一方面的贡献和他的理论,我认为这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还是在培养、塑造优良的品德,能够励志报国。其次,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方面,他们应该多加关注年轻时的周恩来是怎样走出他的人生道路的。他和时代的关系,他和社会的关系,他和周围人以及国家命运的关系,搞清楚这几种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关注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对年轻人的成长有一个参照作用。譬如,在大学期间甚至是未来,你专攻哪方面的知识?是选择出国还是要投身祖国的建设?二者都不该被否定。我认为学经济、改革,将周恩来与现实的课题相结合,把自己志向的和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比较理想的。如此,有利于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对国家的发展也有意义,这是一个双向的、良性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研究学习周恩来精神过程中,最重要还是与自身实际以及现实世界的发展相吻合。

记 者:有人说周恩来奉行独身主义,我了解到您参与编辑过《周恩来与邓颖超通信选集》,请问您是怎样看待他们的革命情谊的?

费虹寰:周恩来的独身主义是他某一个阶段的想法,那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在五四时期、天津觉悟社阶段,很多青年人都抱有这样的思想。周恩来曾东渡日本求学,这一年半的求学生涯里,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和花样翻新的理论思潮,思想经历了痛苦的蜕变。在当时,他们这样一群有志青年是反封建的,他抱定一个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看似反叛的想法,从而产生这样一种有些过激的主张。但是他很快就发生转变。毕竟人总是不断成长成熟的。在遇到邓颖超之后,他们成为爱情很完美、夫妻关系也很完美的一对。这是一个现如今依然理想化的状态。

(作者:徐琳琳 任婷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