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淮师专访12 | 金世余:身教重于言传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9月16日 08:00   点击数:

“风中有音,光中有影。”这是金世余教授化用龙应台的话谈刚走进淮师音乐学院的感受。初秋的风中飘来动人的琴声,柔柔的光下舞者优美的影子令人难忘。

和蔼可亲,严谨治学

在百度上搜“金世余教授”并没有太多有关他的信息,他自己也笑称:“百度百科我没有。”但在这篇采访里,你可以找到许多信息。金老师很随和、很健谈,善于为人着想,采访刚开始时,笔者比较紧张,但在金老师随和的言谈中,渐渐进入到采访状态中。金教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至博士学位。在来淮师之前,金老师曾执教于广州大学。教学经验丰富,参加过许多的音乐研究活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从原校来到淮师,虽然工作压力有所减小,但他依旧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当笔者问及淮师的学生令他最骄傲的事时,他低调地回答,去年,由他指导的两个师范生在全省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金老师知道自己的许多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走上教师这个职业,他也告诫学生,做老师不容易,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要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要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注重教育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扎实基础,在实践中发展

基本功对做艺术的人尤为重要。在音乐学院寻找金教授,认识他的老师都说,不在办公室,就是在琴房。他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对音乐的认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作为研究音乐学的金教授,他更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他支持并实践费希特“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的理论。2011年,金教授曾带领学生去梅州市大埔县采风客家音乐,大埔是岭南音乐三大乐种之一——广东汉乐的故乡。采风活动主要围绕广东汉乐生存的活态环境(包括民间艺人,艺术传承人,乐社等),音乐本体的传承、发展及衍变(包含对相关音乐文献的搜集)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情况等三方面展开。先后对“和韵”,“湖寮同仁”,“百侯”三大民间乐社,大埔汉乐研究会,大埔汉剧团,大埔县八音锣鼓队进行了访查。

从广东到江苏,跨越了十多个纬度,也跨越了数种音乐风格。跨越,音乐的魅力不减。北上,金教授的探索欲望仍在。在江苏还未满一年,但是江苏的多种音乐风格令金教授有种去探索的冲动。接下来在淮师的教学工作中,他会努力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到更为鲜活的音乐。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理性和感性的结合。针对师范类学校实情,金教授提出要启发学生尽早地去关注如今的中小学音乐课。音乐生不仅要注重器乐实践,声乐实践,更要注重教育实践。

普及音乐,从“小”到“大”

当我们看到广场上跳舞的大妈,看到傍晚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乐器的退休老人,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我们会意识到,音乐正在慢慢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音乐正在从一个小范围走向大范围。金老师表示如今在大城市看到这种现象很是欣慰。因为,还在广州大学执教时金老师就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思考发现“我们需要开展社区音乐教育,把它做为社区教育的组织部分,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联合和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学校、社会、家庭音乐教育三者相互结合的桥梁,从而共同促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金老师强调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感受和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社区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社区音乐学习上互相学习,传授知识。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借鉴的。

(作者:陆子洁 审核:戴正东)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戴正东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戴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