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不和谐之声里的思考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09月15日 17:44   点击数:

淮阴师范学院新学期的清早,小雨淅沥,空气微凉。连绵的接待帐篷被搭起,各路迎新人马带着烙着学院特色的迎新活动在路口守候,连食堂也早早准备了贴心的早餐,只等新生们来到。

偌大校园里络绎人群沸反盈天却井井有条,淮师之声广播悠扬传送,家长温暖叮咛,学长学姐耐心介绍,志愿者们热心搬行李,萌哒哒的班主任辅导员……一切温馨和谐。可就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要打破这和谐。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自管会的主席张荣荣表示,院内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将新生从校门口带到宿舍,帮他们搬运行李并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概况。他还告诉笔者,早在新生报到的前两天,物电学院的学长学姐们就已将学校统一发放的行李送到每个人的宿舍,尽量给新生减少麻烦。这样贴心而又人性化的服务是往届新生也是别的学院都没有的。可就是这样,矛盾依然不可避免。一位物电学院的新生在学长将他送到宿舍时竟然要求学长帮他打扫宿舍,收拾行李。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尊重志愿者的表现。这位大三学长并未说出这个新生的名字。相对于学长的宽容和成熟,这个新生未免显得幼稚和自私。

笔者采访了教育与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新生叶舒平,她说:“迎新志愿者总是面带笑容给人感觉很亲切,做事很细心。像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一样让我们这些刚离开家来到陌生城市的孩子感到温暖。”对于物电那位新生的做法,她表示这样会影响志愿者的正常接待工作,也是对学姐学长的不尊重。

为何会产生这些不和谐的声音?物电学院记者团团长毛旭波认为“新生们刚刚接触到这个社会的冰山一角,他们急切的甩开家长的束缚,以个人的身份去生活,却忘了认清自己,摆好自己的位置。”这届新生是95后的新新人类,也是人们广泛认知里“被宠坏的一代”,这样一个个别现象也许恰好反应出新一代人的不够成熟之处,一些新生养尊处优,家长的关心竟变成了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看清自己的毒药。在一些大学,老生只负责给新生指路。志愿者的职责只是帮助新生们熟悉校园,而不是当保姆做苦差。笔者认为,志愿者的行为是无偿的,却需要被服务的人还以最起码的尊重。

另外,志愿者本身也助长了这种不和谐之声,他们热爱志愿服务,却没把握好这个度。他们的过于热情导致了一下新生和家长的误解,认为志愿者就是来帮他们做事情的。这也是志愿者该思考的地方,如何做好志愿服务,并不是一味热情的帮助就行。

蒋昌建在一次讲座里讲到对大学生的几点建议:一定要住在自己的宿舍里,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从而认识自己。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学会给予和奉献以及感恩。此次的不和谐之声就是新生们还没学会认识自己和感恩他人的体现,盲目的以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在高中的学习压力解放之后,一些年轻人甚至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而大学中,需要他们追求的将不再仅仅只是学业上的卓越,更需他们向内挖掘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一个有益社会的存在。就像物电学院大三的学长宽容的原谅了这位无理的新生,我们也容许这样的不和谐之声的存在,因为我们期待着来日,他离开淮师时能满载着人生的感悟和对母校的感恩。

(作者:外宣新闻分社 薛瑶 审核:张昕芸)

关键词: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彦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朱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