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陈春雷: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来源: 时间:2012年06月06日 00:00   点击数:

/

科研是立校之本,人才是强校之路。2012年是我校“人才建设年”,也是学校推进“一个突破、两个转型、五大提高”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近日,记者专访人事处处长陈春雷老师,就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人才强校,教师是主体,请您谈谈我校目前师资队伍现状?

陈处长:我校现有教职工14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正高职人员近120人,正高职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38%,其中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58%。副高职人员327人,副高职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63%,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54%。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1%。具有硕士学位人员6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3%。具有研究生学位人员76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35%。学校现有国内高校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人。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显著改善,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人事处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陈处长: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全面启动并实施师资建设“五大工程”,力求有效解决我校目前学科建设乃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谓“五大工程”,主要指:实施“领军人才工程”、“强基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与“国际化工程” 。

“领军人才工程”主要从营造政策环境、做好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加强对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岗位等措施,解决我校高层次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实施“强基工程”,就是实行教学、学术研讨制度、完善学术休假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多媒体教学和培训及外语培训等有效措施,抓好教师的教学、科研基本功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解决师资队伍质量不整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施“名师工程”,就是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的评选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备的教学名师梯队,缓解专业师资队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施“双师工程”,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成一支固定与流动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国际化工程”,就是要通过实施海外培训计划、实施海外招聘计划,将师资队伍建设置于国际化的大背景中来进行,走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道路,扩大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建设具有国际眼光的高水平学术骨干队伍。

目前,这几项工作起步顺利,效果明显。2011年,学校以多种形式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研修40余人。其中,1人获得国家留学奖学金,8人获得省留学奖学金,5人入选省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赴境外研修计划,27人由学校选派赴美国研修。批准选送教师外出进修125人次,办理博士研究生考试、入学手续85人,硕士研究生考试、入学手续31人,选派博士后5人、高级访问学者5人;组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考核336人次,职称计算机培训、考核156人次,省教育厅基础理论考试培训22人次,选派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网络培训、省高校教师培训班、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各类培训60余人次。

记者:为适应形势及学校发展需要,人事处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还有哪些新举措?

陈处长:去年,我校正式启动“优博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全面启动。下半年,由校领导亲率高层次人才招聘团队,先后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西安、成都、长沙等8个城市开展人才招聘,行程1万多公里,重点考察国内知名高校40余所,接洽高层次人才近300人。截至目前,已经学校研究并确定来我校人才共计25人,其中学术带头人2人,博士A类12人,博士B类2人,硕士9人,归国留学人员2人。目前,已通过教育厅、人社厅审批18人,有望到2012年6月实现引进10——20位A类博士的既定目标,全力开创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局面。与此同时,学校继续加强柔性引才工作力度。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学校共计聘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近10人,他们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合作研究,切实帮助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特聘教授熊鹏博士领衔获批省科技厅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谢松光博士领衔获批省发改委特色水产生物技术省工程实验室,为淮阴师院的学科、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作出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通过刚才陈处长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在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优化?

陈处长:2012年,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人事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做好岗位首聘考核及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扎实做好绩效考核改革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及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情况,落实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力争通过绩效工资改革,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新的薪酬管理体制。高校新的薪酬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构成。绩效工资作为高校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是高校具有自主分配权的工作人员主要收入,探讨其合理的体系设计、指标的合理建立及规范合理的分配形式对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调动高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确保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优化,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陈处长,您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陈处长: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你如何看待问题。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就很容易克服。人生弯弯曲曲似水,事事重重叠叠如山。人事处的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政策性强,复杂繁琐。总之,人事人事就是做人的工作。作为人事处处长,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和人打交道,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当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较为缺乏,重点学科建设与创新团队建设刻不容缓,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甚至挑战。我们坚信,差距不是问题,不足可以弥补。只要我们敢于直面这些问题,有迎头赶上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差距和不足不仅不会成为我们发展的桎梏,反而会成为我们今后师资队伍建设征途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知耻而后勇的强大激励!

教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依靠,而人才培养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

解读淮师系列报道正在增加中:

【解读42】于蕴生:校友会 母校情 校友忆

【解读41】姜淮:用坚守写成一首感动的诗

【解读40】王之国:为真诚点一注心香

【解读39】薛永泉:默默地奉献

【解读38】葛泽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读37】采访手记

【解读36】坚强的后盾—规划建设处

【解读35】周鹏:了解就业规划未来

【解读34】陈春雷: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解读33】我们看不见,他们却始终为之奋斗的一切

【解读32】帮到你,真好

【解读31】保卫处:未雨绸缪 润物无声

【解读21】档案室背后的故事

【解读22】芮丽春: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解读23】守夜的精灵

解读24王洪鸣:宁静致远 朴实无华

解读25技术保障部:低调做事,默默奉献

解读26姜正富:精筹细划,为学校发展理财

解读27播撒心灵阳光,建设幸福家园

【解读28】董永生:创新•和谐•低碳

【解读29】郭启松:七载风雨成长路 百年树人育英才

【解读30】未雨绸缪 润物无声

【解读11】阎大伟:见证花落花开时

【解读12】陈启东:静心服务 潜心育人

【解读13】韩志坚:校园信息公路的守护人

【解读14】“校园一卡通”知多少?

【解读15】赵艺:筑起学生的避风港

【解读16】谢海燕:用爱用心架起教育桥梁

【解读17】陆林召:校园安全的护航者

【解读18】夏前斌:夙兴夜寐 保证工程质量

【解读19】相井成:一样都不能少

【解读20】韩同友:围绕中心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解读1】崔元顺:抓住灵魂 大胆创新

【解读2】张载勤科长的一天

【解读3】毛广雄:校园火炬手

【解读4】劳动最美——走进食堂

【解读5】不妨停下来等等他们

【解读6】走进图书馆文献建设部

【解读7】钱建军:红蓝风采,男人海洋

【解读8】采访手札:达者为师

【解读9】叶泽滨:做精、做优教师教育专业

【解读10】于永恒:高雅提升境界 创新打造经典

(作者:蔡振华 赵楠 审核:陈树湘)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