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教科院】扎实奠基 科学发展——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蒋亦华谈学院发展之路
来源: 时间:2011年07月03日 00:00   点击数:

敲开书记办公室的门,蒋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岁月的风霜在他额上刻下了明显印记,同时也赋予他更多的睿智和干练。采访中,蒋书记始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向我们娓娓道来教育科学学院的发展路径。

/

追求发展特色,构建三维目标体系

谈及教科院的特色,蒋书记以“发展”二字作简洁概括。他指出,教科院的发展绝不是宽泛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基于对学院现实深刻认知的、有特定内涵的发展。即是构建三维目标体系,明确指向“学院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首先,学院发展有纵横两个维度。在纵向上,强调学院在不同时期的自我比较,不断实现学院内在的自我超越和发展;在横向上,则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二级学院的长处,参与竞争且能在学院与学院的竞争中居于前列,同时力求在国内同类型高校教育学科的横向比较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教师发展的核心则是做到“双协调”,即“师德”与“师能”的协调发展、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协调发展。蒋书记指出:“目前,很多人对大学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误解,我们一定要明确,二者是同步相互促进而非对立的。”教师发展其本质是为了学生发展,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能结构,由此,学院采取系列措施,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第一,学院非常关注学生的评教工作,深入了解评教结果不理想的教师的真实情况,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付诸实施;第二,学院建立了领导定期与抽查相结合的听课制度,明确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第三,学校建立了班级信息员制度,由信息员定期汇报课堂情况,而学院会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和相关老师沟通。

“我们有义务让每一位学生的家长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劳心,我们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蒋书记恳切的言辞中透露出一位大学教师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他是这么说的,教科院也是这么做的:学院从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配备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不断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走进教科院办公区,我们每天都可见顺着墙边摆放的一块块小黑板,这就是学生每天技能训练的成果。黑板上的板书遒劲工整,内容彰显专业特色,有童谣、古诗等。谈及此,蒋书记对同学们端正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甚感欣慰。

成“人”与成“事”,铸就辉煌

“成‘事’与成‘人’是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成‘人’而成‘事’,以成‘事’促进所有主体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论。”惟有人才能成‘事’,那么如何成‘人’呢?蒋书记讲述了教科院对不同群体相异的目标要求:优秀的管理者要多学习、多思考,在教学科研上发挥表率作用;大学教师应是一个集学者、研究者、服务者、专业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教科院不乏合格教师,但应更注重培养教学与科研同样优秀、深受学生认同和拥护的优秀教师;学生的培养则应把遵纪守法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强调勤奋踏实的学习。

惟有做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那么如何成‘事’?蒋书记指出,要在全方位的事业发展中造就复合型人才。最近一年,教科院在党建、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4项,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二等奖、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教科08(6)班当选为全校唯一的周恩来班,学生红歌比赛荣获校一等奖等等,大大小小的奖项不一而足。这些成绩都是教科院师生努力的结果,在不断的事业超越中,教科人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与进步。

审时度势,变革创新

目前,我校处于从“传统的师范办学模式”向“综合性师范大学办学模式”的转型时期,教科院正以积极主动地姿态参与其中。蒋书记表示,教科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教育研究,积极努力做强每一个师范专业。蒋书记谦逊地说:“在小学教育方面,我院办学历史长,各项机制比较成熟,但仍要争取办出特色;在学前教育方面,我院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各项机制处于完善阶段,培养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在教学设施和师资配备上仍要加大投入;在心理专业方面,学院要着力处理实验教学条件较弱的问题。”当前,我校正在积极筹备硕士点申报工作,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教科院积极完善各项办学条件,尽心尽力准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兼职研究生老师。“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点的申报,我们教科院责无旁贷。”掷地有声的话语,凸显了蒋书记的责任意识与教科院的信心决心。

对于蒋书记主抓的党建工作,他努力与学院其他党政领导一起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在原一个教工党支部的基础上,以专业划分支部,建立了教育学系党支部、心理学系党支部、学前教育系党支部和学生工作党支部。实践证明,这种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和创新,使得学院的党建工作重心得以下移,充分地激发了支部的工作热情,发挥了专业优势。

回忆往昔,寄语学子

蒋书记办公室墙壁上唯一的装饰物——“业精于勤”的书法作品,向我们无声地揭示了其主人的人生哲学。在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蒋书记说:“我的大学四年对我人生道路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扬州大学的四年学习期间,蒋书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他回忆道,“我经常因在图书馆学习而错过就餐时间,午饭常常是免费汤泡饭”。虽然学习很苦,但他感觉很充实,收获很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三时,他就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踏实努力的大学四年,对他今后的工作助益颇多,直到现在,每天工作结束后,他总会习惯性地留下时间多看书、勤思考。

蒋书记强调:“做人要正派,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心静”。他常对学生们讲:“人要勤奋踏实,成功不是一天就能得到的,而是需要每天都朝着目标迈进,这样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能问心无愧。”希望大学生能更勤奋,更刻苦,多看书,多思考,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能力,这样走上社会才会更有底气。

采访过程中,蒋书记十分理解我们,刻意减慢语速、多次重复要点……细微之处体现了书记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促使我们记者们感动于每一个小细节。

大学生通讯社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教科院采访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文萍

组员:刘沙、张璇、李媛、王静、周荣宝、李金梅、李晔、侯侣玲、周晗、闻丽、余婷婷、田苏阳、王雅琼

指导老师:任燕

(作者:高文萍 李莹雪 缪梦婕 审核:任燕)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