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这样的一个人,她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晦涩的哲学理论;她将哲学与生活完美结合;她使她的学生们理解哲学,爱上哲学;她带领着他们从另一个新奇的角度领略生活的美。这就是管爱花副院长,下面请跟随笔者走进她的哲学世界。
哲学引领教育
初见管院长,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简单、干练。着装看似随意而不失庄重,眼神随和而不失坚定,话语简单亲切却字字真诚、句句睿智,知性、果敢而不失女性之柔美。
她拥有不一样的教育观,她教育的出发点不是自己要给予学生什么,而是首先探求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这种探求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理性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趣味的迎合。所以从备课起,管院长便以学生需要为基点进行知识的对接,以切合学生的思维、思想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她说,也许她的课讲的不一定总是那么井井有条,但一定是生动的、是有灵魂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思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她说,社会科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智慧和德性,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和生活。管院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也因此收获了课堂的高效率和教师中的超人气。
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他认为只有自己首先具备丰富的知识、吃透理论,才能在授课中深入浅出。于是,她不仅有大量的理论阅读,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她时刻保持着大脑的活跃状态和专业的敏锐力,注重观察,善于思考,在思考中深化知识,课堂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与生动的语言便是这样诞生的。
她认为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授课,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管院长深切的感受到,基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而今的学生思考问题过于机械。他们分析问题尚基于传统经验,而未提升到理性高度。而管院长认为无论怎样宏观的社会理论都一定来源于社会生活,都一定能转化为生活,生活与理论是相互连接的,而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最终目的便是学会如何理性生活,用知识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和品味。于是,在课堂上,管院长选择以交流代替说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代替居高临下,以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培养活跃思维模式,并将自己的观点、理论与生活衔接,形成拥有个性的思维模式,并以此更好的生活、学习。
管院长经常陶醉在课堂上,这样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醉翁”,用自己对哲学独到的见解,引领着学生更好的规划、准备自己的未来,实现着自己在教坛的一个有一个“奇迹”。
生活的帆由自己来掌舵
管院长常说,路要自己去走。
她是这么说的,同时她也很好的践行了。笔者曾听过管院长的生活哲学课,管院长用她的亲身经历和她的阅历深深的震撼和感染着学生们。从她的高考、她的大学到她的工作、她如今的生活,每一步管院长都是自己去规划,自己去掌舵。她说,人生的每一份收获都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管院长很好的证明了这一句话,她的证明也为她的学生们敲开了通往理想、通往未来的人生之路。她让她的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自己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人生的好坏要由自己来把握。与管院长交流后,笔者深深理解了何为将来的因皆为今日种下的果。
不仅如此,在生活行为方面,管院长也为她的学生们做出了表率。人生难免磕磕绊绊,管院长遇到困难时皆把它当做挑战,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她说,人都有情绪,都有感情,但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跳出情绪,理性面对,解决问题,而不能被情绪左右。与人相处,管院长始终信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则。只有对别人给予相同的付出,别人才会给予相同的回报。如果相处产生矛盾,她相信没有“理”字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为她的学生们拨开了人际交往的迷雾,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以便更加自信的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管院长相信,哲学给人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观念与方法。她用她领悟的哲学法门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耕作着,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笔者结语:
无论是听管院长上课,还是与管院长交流,总会受益许多。这是一种基于需要,基于情感,基于理性的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交流,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升华;一种方法的塑造;一种行为准则的树立,改变的是未来。
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
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之政管学院
采访组成员:王敏 陈海凤 童彤 王静 王斌 姜畅
姜宇宁 张婷婷 王喜珍 李严平 冯学苑 翁令海
指导老师:庄 飞
(作者:姜畅 审核:庄飞)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