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城环学院】我每走一步都是我迈出的新的一步——校报记者采访实感
来源: 时间:2011年06月22日 00:00   点击数:

我从家乡河南走进了淮阴师范学院,又从生科院1002班走进了淮师大学生校报记者团,个中经历,是机缘,是巧合,有种难以分说的微妙。走进校报记者团,我诚惶诚恐,因为这里所有的成员,个个是才俊,人人为翘楚,我只不过能写几篇字通句顺的文章罢了,却忝列其中,这着实让我压力不小。

但是,也许是我有一种力争上游的韧劲吧,我想在这里学更多的东西,交更多的朋友,所以凭着这点儿私心我硬着头皮撑到现在。期间,我每星期按时值班,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做好本学院的宣传工作,然而仅仅如此,别人称我为记者,我的确不好意思,所以我既期待,又担忧我的第一次采访任务。

机会终于来了,校报计划进行“百名记者下基层——走访二级学院”的专题活动,将校报成员分为八个小组,对二级学院进行“轮番轰炸”。我被分到了新闻中心主任任燕老师那组,这组只有我一个男生。诚如学姐所说,我是百花丛中的一棵草,所以这棵小草有随时被花儿淹没的可能,即便如此,我也要做,而且要做的好,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尝试,我每走一步都是我迈出的新的一步、挑战自己的一步,所以我对这次活动格外有激情,同时又反复的问自己:能不能做好?我的答案是: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到的,即使做的不好,在迈出这一步的同时,其实我已经成功了。

采访前的精心准备和心里斗争

经过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的采访方向出来了,而我选择了城环学院感恩教育的这个方向,纠结的是走在这个方向的只有我一个人,别的新记者都有老记者带着,而我只能自己一个人去纠结,去摸索了。时间紧迫,确定采访的时间恰逢五一放假,而要求的出稿底限在七天之后,迫在眉睫,再加上本学期课程排的满满的,思考和准备材料的时间只能留在中午和晚上了,这让我更加纠结了。在采访对象上,我几经考虑最终决定采访城环学院党总支书记和团委书记两个人,因为这是第一次采访,我不想找几个学生草草了事,所以我想找这个学院的领导,这样既可以从整体把握,又可以锻炼自己。采访对象确定之后,我就精心挑选我要提问的问题,通过在城环学院的朋友的了解,最终从众多问题中选出了八个问题,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星期三,下周一就要出稿,我的心悬了起来。所以这天我准备翘课去采访,于是就准备拨打事先问好的两位领导的手机号码。虽然知道对方肯定是和蔼可亲的长辈,但总觉得这个拨号键是那么的难按,怕措辞不当影响校报记者形象,又怕说错话失去采访机会,最后,在同学的鼓励下我拨通了城环学院党总支书记的电话,遗憾的是书记正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不过,他向我推了荐团委书记王涛老师,因为她更了解我要了解的东西。于是我又拨通了王老师的电话,同样,王老师当时很忙,但她和我约定周四下午团学办公室。

采访中“险象环生”

周四下午不到一点半,我便骑着自行车准备到采访地儿,路上遇到同组的新记者,她有采访王老师关于社团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就一起来到王老师办公室。在自我介绍之后我们便切入正题,令我惊讶的是,我在之前了解到的情况跟王老师说的完全不同,所以我所准备的采访提纲完全没用,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差点令我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我只好顺着老师的话寻找话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聊了五十多分钟,而我所获取的信息量更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加重了我的压力,因为这么好、这么多的信息如果写不出好的采访稿来,实在是太可惜了。在采访中,王老师柔和亲切,对感恩教育问题知无不言、娓娓道来。采访结束时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因为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真正的做了一名叫记者。但是接踵而来的又是压力。

采访后苦尽甘来

采访完了并不是万事大吉,接下来我要把它形成稿件,可是因为我想高质量完成,这样就导致我否定了接下来一切我能想到的方案。这个时候,很多记者的稿件已接近尾声,学姐又发来催稿的声音,我急了。周六没课,早上,我不到八点就起来,没有吃饭直奔阅览室,将昨晚烂熟于脑的构思一个字一个字地打成电子档,打了四个小时,两千八百字左右。这个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周一指导老师就要稿子,还要被采访者看看稿子有没有问题,所以我能想到的按时完成任务的方法就是周日晚拿着打印好的稿子找王老师。晚上上班时间,我又一次骑着车子出去了,路上又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些与我即将完成任务的兴奋的心情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走到城环办公楼我没有看到王老师办公室的灯亮,心情近乎失落。在城环的楼下,我等着老师来上班,大概十五分钟左右,我问了一位老师得知那天晚上不是王老师值班,这时我才意识到:在晚上,老师是轮班制。于是我拨通了王老师的电话,告诉她稿子完成了想请她当面指点,老师告诉我邮箱地址让我发过去。很快,在晚上九点多的时候老师给了我回复。她的留言中,说我写的很好,出乎她的意料,并指出了我文章的缺点和纠正了一些错误,这更让我兴奋和自信。于是当晚我就将稿件改完之后发给指导老师,第二天上午我来到任老师办公室,请指导老师验收。我同样得到任老师的表扬,这标志着我按时以高质量完成了我的第一个任务,接下来就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次采访,我变得很忙,但却从中找到了很多快乐,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我又迈出了我曾经不敢迈出的一步,成为正意义上的校报记者。

大学生通讯社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教科院采访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文萍

组员:刘沙、张璇、李媛、王静、周荣宝、李金梅、李晔、侯侣玲、周晗、闻丽、余婷婷、田苏阳、王雅琼

指导老师:任燕

(作者:周荣宝 审核:任燕)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