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崔延松研究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国水利经济研究“学术成就奖”获得者,“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现在我校城环学院从事区域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及其水资产运营的政策研究和资源、环境科学的教学工作。近两年先后完成了“江苏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制定”(2008)、“入江水道整治与水土资源配置实证分析”(2009)。2010年承担了国家水利部“十二五水利投融资政策设计”研究项目,成果处于后期专家咨询阶段。还有列入2011年计划、在研的“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水价测算与政策补偿”项目。曾先后出版《水利经济管理》、《水利经济技术管理概论》、《中国水市场管理学》、《中国特色的水经济》4部系列著作,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近50篇。
自工作26年来,尽管有诸多荣誉笼罩着他,有诸多利益诱惑着他,但他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淡的心,一如既往地认真从事着水经济研究方面的工作,把自己的青春与事业完全和水利联系在一起。城环学院的崔延松研究员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又让人敬佩的人。
一桶水的奢望无形中的责任
【提着一桶水,似乎就握着了生命的主权。】
我们与崔老师约好在他的办公室相见。6月10号上午,崔老师已经等候在那里,我们的采访就从他选择从事水利工作开始。
崔老师告诉我们,在他童年时代,每逢干旱季节,家乡就会闹水荒,他就常常要跟随大人们去方圆十几公里的地方找水,当时觉得提着一桶水,似乎就握着了生命的主权。小时候的贫困经历,使他产生了学水利的念头。于是崔老师在8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84年毕业分配到淮安市水利局工作,在06年来到我校工作,而这之前,崔老师并没有深究物质待遇与岗位职责,只是为了有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为了更好地从事水利研究。
如果说当初选择水利的初衷是简单的,也是容易的,毕竟那只是一个选择,那么坚守了26年就不单是个人兴趣,而早已转化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责任。崔老师坦言,做任何事情都要记住,责任是第一位。
他在学习了我国水利泰斗张含英先生《要写出中国的水利经济学》之后,深刻体会到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建立水利经济学科的迫切要求,于是在日常工作之余研读资料,浏览专业文稿,认真做笔记。07年,当有农民对自由裁量权不服找到他上访咨询时,他认真查阅涉水的法律24部法律、法规,发现有667条自由裁量权,于是向省水利厅领导写了“自由裁量权量化标准”的报告,并得到认可。最终在08年完成“江苏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制定”项目,成果由江苏省水利厅颁布,在全省水利系统执行。他不羡慕人的休闲娱乐,不理会形成潮流的“掼蛋”,只管坐着自己的“冷板凳”,将责任投入到工作中,当时有人说他呆,但是他说,一颗赤诚的心并不呆。(守住一颗赤诚的心)
夕阳下的老牛泥泞中的前进
【我常常把自己比喻成“夕阳下的老牛耕作”,只有泥泞,没有平坦。】
当谈到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时,崔老师说到,很多人只重视成功的经历,而忽视失败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我是非常感谢我那些失败的经历,它们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我常常把自己比喻成“夕阳下的老牛耕作”,只有泥泞,没有平坦。
当崔老师还在淮安水利局工作的时候,就确定了研究水资源方面的经济问题,当时水经济研究还是冷门,那时很多人不禁怀疑他,一个中专毕业在基层工作的人,你能做什么研究?当时,崔老师由于对我国水利认识高度的限制,对相关理论的把握有着一定的偏差,再加上地位等其它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自己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肯定,自己的辛苦换来的只是别人不屑的一句“你写一点文章只是为了装潢门面吧”。所有的辛酸与委屈只有往肚子里咽,执着的他没有因为别人的不认同就放弃这条道路,他坚信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一些探索是没错的,自己的选择是没错的。崔老师刚到我校的时候,研究缺少团队,但是,他用心苦读,他身后书橱里满满的书与资料见证着他的默默付出。他立足平凡的工作,不辞辛苦调研,跑遍了原淮安市13个县区的沟沟渠渠、县乡水利,先后主持了灌区改造、节流导污、水利经济规划、区域水利现代化等研究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水资源经济学系列专著5本,独立撰写约200万字,初步确立了在这一学科的研究地位。
崔老师更善于从挫折中总结教训,他自学大专之后,被推荐到中央党校学习,后拿到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但是,由于英语的限制使他考博经历了3次的失败,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是,这时的他懂得扬长避短,放弃了考博,知道自己的优势在水利,特别是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这些使他的研究从以前的纯理论到研究国家水利政策再到实践性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崔老师已经完成了共150多万的研究项目。他说,只要你确立了目标,接下来就要坚持,勤奋自然有事情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立足实际课堂精益求精
【老师必须在浓缩中有所讲,有所不讲,同学们更要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崔老师讲课注重对知识进行提炼,力求精益求精,并且联系实际对理论进行阐述,使同学们有所收获。他说,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的大学生要结合社会的需求来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工作纸上谈兵,老师就要在短短的40分钟里将提炼出的知识教授给同学。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浓缩中有所讲,有所不讲,同学们更要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崔老师对备课更是仔细,即使是一张PPT的动画设置也从不马虎。除了传授知识,崔老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注重提升同学的综合能力。崔老师坦言道,我布置的作业不是出一道题目,而是让同学看相关的书籍,比如教材后面的参考书目,同学看完以后要写感想,能够看完之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崔老师认为,一个人独特出彩的思想来源于他对目标的确立,来源于对目标的执着。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要早确立目标,接下来就是要坚持,立足平凡事,不轻言放弃。
耐住寂寞淡泊名利
【名和利都是别人给你的,不是自己追求的,没有必要为了名利的得失,而放弃自己坚持的事业。】
现在的社会是很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周围充满着诱惑,而对于一个潜心研究、做学问的崔老师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崔老师说到,现在的年轻人,有3000元的工作绝不会去做2000元的,有4000元的就不会去做3000元的工作,我想说的是,名和利都是别人给你的,不是自己追求的,没有必要为了名利的得失,而放弃自己坚持的事业。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要急功近利。
坚守是崔老师不变的信念。当他取得成就时,他牢记我国水利泰斗张含英先生“继继努力”的勉励,坚守“个人功利算不得什么”的价值取向,坚守我国水利的平凡工作。那时的他,坐在水利局专用大巴的后排,利用坐车的时间思考一天的工作。当淮安水利局准备发起向他学习的活动时,他立即婉言回绝。他说,我只是在用心做好每一件平常事,我只是在被人玩掼蛋的时候看看书而已,没有什么可学习的。
其实崔老师有很多的升迁的机会,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因此,他不会因为周围人的升迁从政或下海经商而有所动摇。他告诫我们,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时间保证。人要耐得住寂寞,要学会拒绝,学会对物质、个人名利的拒绝,其次是要坦然地面对荣誉,要时刻将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样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快评:
崔延松,一位平凡的研究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把自己的黄金岁月全部奉献在水经济研究上,26年的风风雨雨,26年的只争朝夕,26年的平静淡然,给我们展示了一颗坚守自己灵魂的心。现在的他仍在继续坚守着。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甘于平凡的人似乎不多,但是,非淡泊无以明志,平凡不是平庸,只有坚守自己的责任,坚守自己的信念,甘于寂寞,用心、静心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够在平凡中造就伟大,才能活得舒心,活得潇洒。
大学生通讯社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教科院采访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文萍
组员:刘沙、张璇、李媛、王静、周荣宝、李金梅、李晔、侯侣玲、周晗、闻丽、余婷婷、田苏阳、王雅琼
指导老师:任燕
(作者:张璇 周荣宝 高文萍 审核:任燕)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