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文学院】百转千回寻书路 弹词巨著归家来——记王泽强博士与《子虚记》的一段情缘
来源: 时间:2011年06月22日 00:00   点击数:

王泽强老师为笔者的古代文学史老师,他多次在课堂上给我们提到《子虚记》,不禁激发了笔者的兴趣。课后笔者经常到网上关注王老师写的与《子虚记》相关的一系列文章,并经常去逛他提到的“子虚记吧”,渐渐知道王老师为《子虚记》的回归故里做了许多贡献与努力。这次采访其实已经是第四次,之前的三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总是说:“我不想张扬,我只想默默地去做,我的学生知道就行了,不需要别人知道。”也许是王老师的品格深深打动了笔者,笔者越发“较劲”了,更加不能“成全”他。第四次又厚着脸皮去了,趁课间时跟着王老师屁股后去教师休息室跟他继续磨嘴皮子。可能是王老师被笔者三番五次“惹烦”了,也或许是被笔者坚持不懈的“长久战”感动了,王老师终于“投降”了。

久藏深闺的《子虚记》

众多弹词文学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对《子虚记》的渴盼,可谓是望穿了秋水,思伤了脾胃,但一直苦觅不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快要盼到《子虚记》走出深闺的日子了。

据王老师介绍,《子虚记》是淮安历史文化名人、晚清著名女作家汪蕖的一部弹词经典之作。全书六十四卷,六十四回,近二百万字。《子虚记》惊世骇俗的立意突破了以往弹词的传统模式,学界认为,《子虚记》的杰出艺术成就可与《再生缘》相媲美,而为《天雨花》所不及。作者汪蕖,字藕裳,盱眙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但国难当头,兵荒马乱,才貌双全的汪藕裳一直在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中度过,历经磨难坎坷,饱经风霜,五十二岁时客死他乡。自漂泊到宝应起,她就开始着手《子虚记》的创作,“窗下功夫非一日,青灯照我几篇成”,历时二十多年,《子虚记》终于完稿。但令人无比惋惜的是,全书至今从未出版,只以抄本形式流传,目前的几部抄本分别藏在上海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稿本现由汪蕖的第五代外孙女肖镕璋女士保存。早在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子虚记》被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被列入规划的包括《子虚记》共11部弹词,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只有《子虚记》一直没有出版,广大爱好弹词读者苦觅不得,无法一睹其尊容。

浓浓桑梓情 漫漫寻书路

王老师是江苏盱眙人,早在1992年他还在上学期间,偶然一次机会在盱眙县志上看到介绍汪藕裳的弹词《子虚记》的内容,王老师眼前一亮,眼球被紧紧吸引。一方面是他对文学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者汪蕖也是盱眙人,一种浓郁乡情、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王老师心底油然生起。但令王老师深感遗憾的是,自《子虚记》问世来未曾公开出版。从此,《子虚记》在他心底便成了抹不去的印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这部经典巨作。在读研期间的王老师仍不忘这件事,经常去各图书馆查阅或询问一些文学知名人士关于这部书的情况。之后还多次到汪蕖出生地盱眙城北汪巷考察。当得知《子虚记》几部抄本在四家图书馆收藏时,他托关系找朋友,辗转于几家图书馆,想一睹《子虚记》抄本,但困难重重,屡受阻碍,收藏方经常以天气不好、空气适度不宜等原因拒绝。到南师大图书馆查阅此书稿时,收藏方只准许看,不许抄录,不许拍照,这让王老师激动之时又不免感到遗憾和无可奈何。二十多年来,王老师从未停止过对《子虚记》的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初,王老师在“子虚记吧”里看到一篇文章《心中的瑰宝——< 子虚记>点滴》,这篇文章是汪蕖第五代外孙女肖镕璋2009年1月写于美国,八十多岁的肖老写道:“最近我从网上得到一些有关《子虚记》的消息,使我十分振奋。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已将汪藕裳列入该地区的名人之内,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子虚记》正式出版,但由于个人人力物力有限,至今未能实现。现在十分希望国内的文物单位或民间的收藏家愿意点校出版此书,我将真诚的和他合作,将我珍藏多年的作者手写原稿贡献出来,以便达到宏扬祖国文化遗产的目的。”这篇文章对王老师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喜讯,接下来,他马上取得和肖老的联系,然后快速与淮安市文化局、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进行联系,希望能与汪氏后人合作,使这部弹词巨著回归故里得到收藏与保护并整理出版,不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湮没民间。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引起重视,王老师三番两次联系相关人员,后来找到淮安市文物局李倩副局长反应了关于《子虚记》相关情况并得到了重视。经王老师的牵线,2010年11月,淮安市文物局李倩副局长、淮安市博物馆孙玉军馆长等领导和王老师一起前去西安拜访肖老前辈,经协商,肖镕璋女士同意把《子虚记》全套手稿捐赠给淮安博物馆,并与淮安市博物馆馆长孙玉军签订了协议。在肖老前辈家,肖老还赠与王老师《子虚记》原著光盘。据王老师透露,初定今年8月中旬,肖老前辈将来淮安,进行正式的赠书仪式。届时,漂泊了一百二十多年的长达二百万字的弹词巨著《子虚记》终于要尘埃落地,回归家乡了。王老师说到这儿,一脸的激动与喜悦。

遇上你,是我的缘

王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每次课堂上看他如痴如醉地读着那些经典诗文,我们就会被深深感染。他常教诲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一定要有上进心。”王老师曾多次在课上跟我们介绍这部弹词巨著《子虚记》,每每说起,都唏嘘不已,从他的言谈中,我们深感王老师那份对这部作品的强烈喜爱和对作者汪藕裳的无比敬仰之情,也为王老师那份对这部巨著回归故里所做的贡献而感到佩服。王老师还将《子虚记》抄本照片发到他所教的两个班级每一位学生的邮箱,让我们最先一饱《子虚记》的风采。当笔者问及为什么二十多年来一直那么执着地关注这部书时,他感慨万千:“乡情,割舍不断的乡情啊,还有这部弹词巨著的成就是很大的,震撼人心的故事、震惊世俗的杰出艺术、作者呕心沥血的笔墨无不让人感动,有时读着读着,就泪眼婆娑了……”笔者曾在“子虚记吧”里看到王老师发的许多关于《子虚记》帖子,有这样一个帖子让笔者有种莫名的感动:“盱眙县城北,汪藕裳生活的地方,那宽广明净的淮河是多么迷人啊!记得上高中时,我多次在其中畅游,望着那碧水、蓝天和芦苇滩,还有夕阳下打鱼的小舟……”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其中的情缘,剪不断,续永远……

/

《子虚记》原稿图片

/

首都图书馆收藏的《子虚记》照片,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李跃乾博士帮助拍摄

/

西安施老先生抄录的《子虚记》的部分照片。施老为肖老(汪藕裳第五代外孙女)的老伴,毕生爱好《子虚记》,晚年以抄写《子虚记》为乐,他克服疾病折磨,以十多年的功夫抄录了两部《子虚记》。本人蒙其惠赠抄本,在此公布部分照片,以示谢忱。

文学院采访组记者名单:

汪洋梅 王程 刘玮 仕薇琳 王慧 宋飘 盛婷婷 柳香梅 李玮 张碧涵

指导老师:王新鑫

(作者:汪洋梅 审核:王新鑫)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