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化院】看得太重——访化院党总支副书记杜先伟
来源: 时间:2011年06月21日 00:00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上用两个字形容来化院——崇真,的确,惟妙惟肖地勾勒出化院的特点。其实,这两个字用在杜书记身上也尤为贴切,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他处理的每一件事,生活的每个细节上。

记得主题教育月的时候,杜书记给我们开会,他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一点都不大而空,完完全全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包括怎么做,做哪些事,要达到什么样目的和效果,学院为这件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而这次的采访,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显得有些匆忙,但杜书记却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地让你不得不由衷感叹:果然天生学理科的!他的谈话永远是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每一点总是先总结概括然后再展开讲,并且层次很分明,不是由浅入深就是由局部到整体,思维严谨得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其实,他的这种严谨我想是缘于他把化院看得太重,容不得自己出一丁点错。

与子成说

“教师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更因为他们塑造了学生高尚的灵魂。”杜书记如是说。一如淮师文化和淮师精神一样,如何教育好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也需要老师长时间的积累,慢慢沉淀,然后传承。老师们总有许多讲也讲不完的话想对学生说,絮絮叨叨又怕学生嫌啰嗦,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工作很难做。

“招生是引擎,就业是风向标,而学生工作处于过渡状态,起着桥梁的作用。”杜书记的一句话点明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学生工作很繁很杂,零零碎碎的事情惹人烦,此时就考验老师的耐心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这不仅是杜书记更是每位有责任心的老师的宗旨。

我们始终在前列

化院的许多工作都是走在学校前列的,考研更是如此,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同学留在考研教室学习,每每下晚自习,考研教室里的灯总是亮着,从窗户外看见的总是同学伏案学习的模样,疲惫却很满足,参差不齐的书摞着,笔尖飞快地计算,紧张的气息丝毫不亚于高考前的剑拔弩张。

杜书记说考研成绩之所以会如骄人,不仅是由于同学们自身刻苦学习,学院更是花了大力气,从方方面面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起点上就走在前列。

学院专门安排两个考研教室,考研氛围浓厚,里面还配备了饮用水;化院高学历、经验丰富的老师总会给学生许多建议,包括分析他们要报的院校、专业、难度、就业状况等等;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老师、学长学姐谈他们的切身体会,传授学习经验;学院每年考研之前都会开车接送,同时选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同学心理调试。

一专多能

学习是我们作为学生的天职,也将陪伴我们一生,这种学习不仅是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更是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杜书记说我们学院致力于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让同学充分从第二课堂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风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风气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考研的洪流中来,在思想上认识到考研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支持,就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习氛围,氛围好自然效率高。不仅如此,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园的文体和科技方面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学生也表现得尤其出色,杜书记说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在平时老师经常随机提出新奇的问题考验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

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大一新生都在问老师大学四年的规划,的确,把握好规划可以使许多事情事半功倍,然而杜书记却说,规划应该有,但不能太清晰,不能太长远。

杜书记认为好的规划应该是粗线条的,把握整体方向,期间不断调整不断补充适应,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事情我们不能预测它未来的走向。一如许多拿国家奖学金的同学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会拿到这么高级别的奖学金一样,他们也就是在平时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而已。

“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很少谈规划。”杜书记如是说。新生对许多事都很新鲜很迷茫,每次谈理想谈规划都觉得是很遥远的事,大一时谈规划真有点对牛弹琴的意味,但在很多恰当的时候引导一下,起的效果必事半功倍。

你见或不见,杜书记就在那里;重或不重,情就在化院。

大学生记者团赴化学与化工学院采访组名单:

组长:王瑾

组员:赵楠 王晓萌 陈琛 钱怡佳 王成 高文婷 殷媛媛 陈珍 李浩 钱楚梅 王灵敏

指导老师:陈树湘

(作者:王成 审核:陈树湘)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