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大一将近结束了。想到初见黄贤立老师时,其实是有些失望的,因为他并非如我心中想象那般是一个两鬓泛白的老者。但经过这次的采访,我感到他是位善于沟通、懂得引导学生的老师。
采访前准备材料时才发现黄老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早在2002年黄老师就曾获得“校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之后又于2009年获得系级教学标兵、2010年获得“校青年教师十佳教学能手”和“校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除此之外,黄老师还发表了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论文多篇,主持的《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均获得优秀等第。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付出与努力。黄老师把自己在生活、教学、科研中获得的经验带进课堂,融入教学,并通过同学们的课堂反映在备课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以期改进,在课堂上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在他看来,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习惯于多问同学们为什么,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同学独立思考,营造出了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很多同学信仰迷茫,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使得计科的同学多了与电脑接触的机会,他们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规划人生,而是深陷在网络的泥潭难以自拔。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从网吧里被揪出来的时候,黄老师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并不是学生是想这么做的,一方面是同学们在学校找不到人生方向受到社会浮躁的、物欲横流的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同学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懂得不善于与老师、家长、同学沟通,才会试图从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找认同感和成就感”。因此黄老师用自己心中的“理想教育”(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引导着自己的学生——在他所主持的全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就专门增加了理想教育的内容并给出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和讨论。
他始终觉得,只有让同学们自己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能够自觉、自愿地坐在教室里学习,通过任何强迫的手段要求学生都是不能长久的。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长短期结合的目标,黄老师用贴近学生的自身、贴近生活的方式列出了两笔账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第一笔是,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家里需要在你身上花多少钱,大学四年需要花费多少,平均到每节课是多少?第二笔帐是你大学四年认真学习和混过四年,之后四十年可能的收入和生活差距。辛苦四年,认真学习,以后可能取得更多的成绩,做出更多贡献,相对可以轻松40年,而混过四年,以后可能辛苦40年。如此简单的两个提问,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在此期间,黄老师还说了一个自己在大学生求职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其中讲到的是一个专科生在求职过程中频频受到挫折的经历,在后面的回帖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人的今天都是由昨天决定的。”黄老师深有感触地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我们不能改变昨天,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学会珍惜自己的学生时代,不要在这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做最没意义的徘徊从而虚度了大学的美好时光。感受生活反省自身,算清身边的每一笔账,自觉、自愿的给自己提出要求,定下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这样的方式比学校、家长、老师强行的要求更加的有效。
关于毕业生就业遇到的问题,黄老师认为:“在社会上一些企业宁愿去选择专科学生而不会去选本科生,因为企业在培训本科生花费的费用可能会高于本科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他向我们解释说,本科与专科的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就业就有差别。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会有不同的需求。从长远发展看本科生厚积薄发,而专科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大学所学,可能仅有1%能被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运用,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质疑大学教育必要性。为此,黄老师引用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前微软和谷歌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在回答一位家长提问时的话“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李开复所认为的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大学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那就是“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能力,而这些也是在一些速成的培训机构中所无法学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捧着的一颗心,它有多轻?用自己的一点热情感化着学生,除去他们心中的杂草;又有多重?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育人,用每一滴汗水浇注着每颗学生的心,毕业了,每一个都是社会上的有用之才。
大学生记者团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采访组名单:
组长:王瑾
组员:赵楠 王晓萌 陈琛 钱怡佳 王成 高文婷 殷媛媛 陈珍 李浩 钱楚梅 王灵敏
指导老师:陈树湘
(作者:李浩 审核:陈树湘)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