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生科院】别样的“三高”——访生命科学学院罗玉明院长
来源: 时间:2011年05月23日 00:00   点击数:

/

它是省政府在苏北地区、也是在非博士点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它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有关洪泽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它就是——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日前,省“洪泽湖”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考核获评“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荣誉“一身”的重点实验室不仅给学校带来极高的声誉和美誉,更是在强化专业建设、凝练科研方向、整合科研队伍和服务地方经济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4月22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生科院院长、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罗玉明教授。

科学发展平台高

生科院在长期开展环洪泽湖区域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基础上,于2007年申报“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且获得成功。它是苏北第一家,也是省内同类学校中第一家获得省科技厅、财政厅立项建设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是实验室建设坚持的指导思想,错位发展是指在认真分析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后,进行正确定位。罗院长说道,我们有丰富、特有的地方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抓住这一点,将科学研究和地方资源有效结合,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的特色之路。

有了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我们就有机会进入高层次科研“俱乐部”,就有机会申报一些大的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广泛聚集人才进行科研工作,形成一个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在2006年以前,生科院只有不到30名教职工,其中教授2名、博士2名。现在,我们院43名教职工中有教授10名,博士17名,有7名教师获得兼职硕士生导师资质。实验室通过凝练学科方向,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围绕急需拓展的研究方向,从中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引进博士9名,按人才梯队规划分别充实到相关团队中。“环洪泽湖区域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综合利用”团队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生物科学实验教学团队在2010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总的来说,我们的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许多科研项目有学生参加,这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重点实验室成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为解决我市重大农业问题、生态问题,为“保护环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服务地方层次高

实验室立足淮安当地,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加强与地方的产学研结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实验室主要从事农业和水产两个领域的研究。淮安是农业大市,是重要产粮基地,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六个注重”新要求,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是“六个注重”之一,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安市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指出,江苏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靠科技、靠人才。罗院长说,我们引进的博士许多都是涉及农业和水产养殖两个领域的高端人才。水产养殖和水环境保护是湖泊研究的两大命题,我们与省洪泽湖渔管办、市水产站和环保监测站共同开展“水产健康养殖”与“水环境治理”,充分发挥科研团队优势和高层次平台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罗院长表示,实验室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此来提高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水平。一是联合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模式。我校主要承担建设农业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育种平台部分)、新型生物农药研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等技术平台,淮安市农科院则充分发挥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的优势,承担进一步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平台(常规育种技术平台部分)建设的工作,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生产、推广、销售体系,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校地对接模式。有选择地与地方单位合作,并通过合作单位优势,共建产学研基地。2009年,实验室与中科院水生所、省洪泽湖渔管办等单位联合共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并于2010年获得了“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重大创新载体)”立项建设。三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主要技术依托,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的“校企联盟”模式。实验室已先后与江苏省洪泽县水产良种场、江苏植物调节剂中心农药厂等多家企业组成“校企联盟”。其中,实验室与盱眙县隆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洪泽县水产良种场组成的“校企联盟”,分别合作开展了龙虾育苗、青虾养殖模式研究,并一同获得了2009年度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专项资助。我院的常国亮等青年博士进入企业,不仅帮助企业解决研究方面的问题,而且使其本身也能针对在企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这就避免了科研的盲目性,使科研更有实用性,避免与生产实践脱节,最终实现校企的双赢。

实验室还紧贴“三农”实际,开展科技帮扶。为此,实验室选派6名教授到重点推进村担任“挂联教授”,组织9名博士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其中,王新风教授在淮阴区五里镇老郑村、盱眙县观音寺镇丁塘村担任“科技特派员”与“挂联教授”期间,开展“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科技帮扶工作,2010年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

罗院长坦言:重点实验室是开放的平台,校内外很多科研人员都曾到我们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我们的科研人员也经常利用合作单位的田间试验条件等,这就充分实现了各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你们采访的前一天,我还在参加市农科院举行的活动,可以说,我们在市农业和水产等领域都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为地方科学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的力量。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及其推广、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部分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保护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目标高

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环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平台支撑。经过三年建设,实验室已在研发条件与人才团队、共建合作模式与体制机制、研发活动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学学科已被列为我校首批四个一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三年来,实验室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专题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等在内的省级以上项目18项,产学研横向合作项目13项。

罗院长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实验室将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优先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等研究生长点,并积极协助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力争将“洪泽湖水污染治理”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努力将实验室建成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并且不遗余力地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为我省落实“六个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作出重要贡献。

在谈到实验室未来的发展目标时,罗院长指出,未来三至五年,实验室的建设重心将由建设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实验室的内涵质量建设转移,进一步围绕“保护环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依托实验室现有建设成果,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力争在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凝练、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以及产学研联合共建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有力促进生物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以期在省科技厅组织的下一轮绩效评估中达到“优秀”水平,并努力建成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记者获悉,实验室建设项目已于5月6日高质量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评估。5月11日,淮安市刘永忠书记在视察实验室中,得知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生社团主持的“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还获得团中央10万元项目资助时,动情地说,洪泽湖是母亲湖,我们既要搞好经济建设,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高技术研究平台,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研发人员,实验室建设对于保证环洪泽湖地区生态安全、生物农业、水资源保护有重要价值,希望你们把环洪泽湖重点实验室建成在国内具有更大影响的高技术研究平台。

大学生通讯社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教科院采访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文萍

组员:刘沙、张璇、李媛、王静、周荣宝、李金梅、李晔、侯侣玲、周晗、闻丽、余婷婷、田苏阳、王雅琼

指导老师:任燕

(作者:张璇 刘沙 审核:任燕)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