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风(教授)简介:
九三学社社员,淮安市政协委员,徐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淮阴师范学院教学标兵,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微生物与药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采访王教授时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生科院402——王教授的办公室。走进王教授的办公室,里面的摆设紧凑却整齐规范。初见王教授,觉得他身上散发着科研工作者的那种严肃与认真,觉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担心着采访无法顺利进行。等到我们大家都坐下来,我发现桌上放着乒乓球拍,心里想着王教授应该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应该比较温和,所以先前的紧张骤然消减了一半。
采访中,王教授聊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带学生做实验的一些事情。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王教授,当天下午采访完王教授后,我又去采访了跟着王教授一起做实验的两个大三学姐,从她们那里又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王新风教授。
研究成果
王教授主持的“菌菜轮作技术推广与无公害食用菌栽培”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他先后主持省教育厅和淮安市科技项目7项,在核心期刊上发布论文30余篇。
王教授还分别担任淮阴区五里镇老郑村、盱眙县观音寺镇丁塘村科技特派员和挂联教授。在担任特派员期间,他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瓜菇轮作”(黄瓜与草菇轮)作栽培模式,并且用自己的科研经费在当地进行了“瓜菇轮作”栽培模式示范推广,他还了解到农民很需要先进的栽培技术,就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无偿传授给当地村民,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2009年王新风教授被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表彰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等。
教书育人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王教授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王教授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王教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科学思想的养成和方法论的训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王教授的课堂生动风趣,他讲课的时候喜欢走到学生中间,即时捕捉学生的听课信息,始终保持着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他讲课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他深挖经典实验中的思想,强调现代实验的理念,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科院的每位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一个实验室,王教授的实验室就在他办公室的旁边。在采访时,还时不时传来隔壁实验室里学生讨论问题的声音。王教授笑笑,指着隔壁说,实验室有很多学生,他们中有大一新生,有大二、大三的,还有的是大四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王教授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思想的培养,他强调做实验要从实验设计开始,要掌握实验原理,熟练操作过程,忠实实验结果,还要有创新的意识。王教授总是很有耐心地教那些对仪器使用不太熟练的同学,他的这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受到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高尚人格
在采访过程中,王老师一直强调,搞科研的人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夸大炫耀,也不要妄自菲薄。王教授的话语简明扼要,在谈到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只要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就感到很欣慰了。
在采访两个大三学学姐的过程中,两个学姐异口同声地跟我说,王教授很关心、爱护学生。一个大三的学姐笑着说,王教授讲的课很吸引人,是属于慈祥型的说课方式,而且讲课内容丰富,我们都很喜欢听他的课,还记得上第一次课的时候,王教授开玩笑地说他喜欢提问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因为王教授觉得,离他最远的同学能更好地反馈他的教学质量。当时,我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可爱。另外一个学姐兴奋地补充道,而且王教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很关心我们,碰到节假日学院分发礼品给老师时,王教授就把礼品都分给我们,还记得有一次端午节给我们发了粽子,还有一次节假日给我们发了巧克力,我们都很开心。说完,学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王教授身上更能体现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王教授在进行科研和教学育人的同时,还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矢志不移地把教育学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躬行实践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的师德师风。
大学生通讯社百名记者走基层解读二级学院教科院采访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文萍
组员:刘沙、张璇、李媛、王静、周荣宝、李金梅、李晔、侯侣玲、周晗、闻丽、余婷婷、田苏阳、王雅琼
指导老师:任燕
(作者:李金梅 审核:任燕)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