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解读传媒学院】BOBO在传媒
来源: 时间:2011年05月11日 00:00   点击数:

波波老师,男,曾用名戴海波。2007年辗转来到淮阴师范学院这片灼热的土地,从此在这扎根落户精心耕耘。现任传媒学院,文通学院《传播学教程》专业老师。任教四年,已饱受莘莘学子们的青睐与追崇。现在我们先来听听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

问:“请问,你如何评价我们波波老师?”

“他上课很给力,有激情。”

“哦,你说的是戴海波啊,平常总风风火火的一人。”

“他年轻,思想还挺前卫,他的课我听而且挺感兴趣的。”

“波波老师,笑起来还有点孩子气。”

“他是个挺有魄力的人。”

······

为了揭开波波老师的神秘面纱。我们亲赴第一线,对波波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去探讨波波老师是否果真如传说中那么魅力四射?

/

戴海波老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热情,源于喜欢

对波波老师最初的了解建立在他洋溢着热情的课堂上。他富有穿透力的响彻的声音,一丝不苟的治学之风,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人不自觉地投入到他的课堂。对待教学,波波老师很简单地举了个例子说明他的态度,“如果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你自己就必须得有一碗水或是一桶水。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立身的基本。”他很有感慨地回忆刚教学的时候那段较为艰辛的路,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课件,要看一些精品教程从中获取一些成功秘方,还要经常去听优秀的教师授课,汲取前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不断地学习再学习中,也终于觉得自己有所进步了。

在谈及为何要在走出淮师后又选择走回淮师的时候,他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学校有无法割舍的情感。学校是片净土,更是他心中的一片热土。源于喜欢,他一路追寻到这里;源于喜欢,他对课堂充满激情;源于喜欢,他更加热爱这里,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热爱生活。

师生,分四个境地

记得王国维老先生曾把读书分为三个意境,波波老师同样把师生关系分为四个境地:老师刚开始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指引大一新生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及早找准自己的定位,此第一境也;大二了,老师应该做为一个长者,像兄长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而不再以教师的身份高居在上,学生此时也更多了些成熟,他们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此第二境也;久之,师生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到大三彼此会成为交心的朋友,老师往往会成为一个倾听者,耐心倾听学生们的苦恼,理解他们,安慰他们,照顾他们,此第三境也;大四了,当回首这份沉淀了四年的感情时,师生此时如同恋人一般,难分难舍,但又不得不依依惜别,学生仿佛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他们到哪儿都会牵挂,此第四境也。

此时,仿佛在聆听一段深情而又纯澈的爱情故事,在品酌一小杯红葡萄酒,不免陶醉其中了。

生活,痛并快乐着

问及波波老师平日的兴趣爱好时,他很爽快地说:“我平常挺喜欢逛街买东西。”说到这,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探讨些深层次的内容,打听一下我们的师母和他从相识相恋再到结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缘的甜蜜爱情故事。波波老师面略带红晕地告诉我们,师母是个美丽的侗族姑娘,从上大学到考研再到如今返校支教,俩个人一直都在一起没有分开过。现在,夫妻俩有了个刚满一周岁的女儿,生活虽有了点负担,但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为:痛并快乐着。

接着,波波老师很淡定地告诉我们,上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哪怕你就抱着个找个好男朋友,娶个好媳妇回家的目标而来,也都得认认真真地谈场不分手的恋爱。好吧,听波波老师的话,带个好男朋友回家见妈妈。

原来,我们的波波老师果真如此。

(作者:许慧梅 审核:张同刚)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