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副院长朱跃龙
提到传媒,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激越一词,那么传媒人的激越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传媒学院朱跃龙副院长表示:“激越传媒,激越体现在传媒人的思想敏锐、时尚与开放;传媒人看问题的视角更广、层次更深。对目标的追求明确,坚韧不拨。传媒人善于规划自己,对未来、现实有多元、全面的见解。”
新挑战,新气象
改革之年,传媒学院在学院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也产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也对学院老师及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朱院长表示:“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更加明确了我院的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院全体老师的追求。而抓好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要加强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投入及教学效率,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传媒学院正努力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机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留下学习与提高的空间,充分督促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做到办学更开放,让学生老师走出去,把行业专家请进来。学院每年至少安排3名老师进行业锻炼,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程。另外,传媒学院还建立教学鼓励机制,利用有限的资金设立教学方面的奖项鼓励老师投入到教学中去。
培养应用型人才
传媒学院的定位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朱院长表示,传媒学院的领导与老师必须建立这样的理念,那就是理解传媒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差异发展,努力达到“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思想共识。
对此,传媒学院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校内外资源创建各种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打造传媒活动的品牌。至今,传媒学院已举办过“传媒文化周”、“广告节”、“记者节”等校园文化节日,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目前,传媒学院已和淮安日报社协议合作办学,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老师的职业技能。
在课程教学方面,传媒学院要求老师注重技能教学,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在考核方面,传媒学院也取消了以往“一张试卷定终生”的考核方式,扩大了学生作品实践活动成果在学生成绩中的比例。学院特别开设了模拟电视台、《新记者报》等平台、展示学生课程作品等,调动学生专业实践的积极性。
另外,传媒学院还鼓励老师带学生参加各种行业项目,让学生较早地在社会上锻炼。通过活动在锻炼学生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一切为了学生
考研永远是每一个高校离不开的话题。据朱院长介绍,传媒学院对于毕业班的考研同学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首先是选修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对准备考研同学的选修课程安排上留给同学的空间和弹性比较大,充分相信考研学子的自觉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学选修课程。其次是在实习安排上,学院为避免学生在实习地与图书馆的来回奔波,实行集中安排、就近原则,同时尊重学生选择。最后,由于考研学子在学习复习节奏上与一般学生不同,学院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工作,都充分考虑到考研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考研结束后组织精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化辅导,让学子100%投入考研,没有后顾之忧。
在考研的准备阶段,学院会不定期为学子就如何改善学习方法、如何提升学习效率、报考学校选择等问题开展讲座;考研结束后,学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会帮助学子进行报考战略调整,朱院长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付出200%的努力帮助学子圆了他们的“读研梦””
考研VS实践
传媒学院在13年的办学经历中探索出的一条差异化道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那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条实践之路与考研这条学术理论之路的选择,传媒学院又是怎样看的呢?朱院长回答说:“一个人只要有追求,就不会妨碍他多个目标的达成。”学生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说明他有积极向上的心,就会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及自我规划能力。“选择考研并不代表放弃实践,在考研结束后学生也可以进行实践能力培养,而且有些学校在面试时也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展示的。”
朱院长认为,成不成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经历。有句俗话叫“重在参与”,在考研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练、品质的提升。朱院长建议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尝试考研,他坚信,“走过了这条路,你的收获一定是丰厚的!”
激越十三载
虽然传媒学院办学时间并不长,仍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院,但其仍有许多非常杰出的校友,这些校友在传媒学院的发展和学生考研方面给出了许多建议,也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关注母校的成长,甚至有校友想返回母校任教。而传媒学院也非常关注校友对其提出的建议,各种办学思想举措也会征求校友的意见和建议。传媒学子与传媒学院有一条不断的纽带,有一种不变的情缘。
凭着这种激越的情怀,记者有理由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传媒学院将有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未来!